2008/07/04 | 关于贴纸的-一种叫做"不干胶"的回忆
类别(#水池#) | 评论(3) | 阅读(203) | 发表于 20:11

关于贴纸的-一种叫做"不干胶"的回忆
by [zoomzoo]OREZ 080703

 

贴纸从字面解析来说就是能够粘贴到物件上纸块。

在通俗的理解上就是:正面带有图案并能撕下来贴在物体上的纸产品-即又谓:
不干胶。

我们中国最早接触到的贴纸可能要算是八十年代初期的明星和卡通的贴纸了,
那时候的贴纸通常是翻版商通过扫描正版的卡牌或者海报然后随机拼版制作出来的产品。

基于这种生产方式,在市面上会经常碰到很多内容只有微少区别的版本,但是为了要集齐不同的款式
(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闪卡”这种玩儿买)

通常会浪费一张“不干胶”的钱去买一小块你没有的贴纸
(其他的直接贴掉或者交换)。

九十年代,街头艺术风潮慢慢从西方传入,
由于贴纸制作和使用的便利性,
在街头文化领域自然就成为graffiti,stencil,POSTER后的最常用表达形式自一
(经典的hello卡,这个不用提大家也会想到)。

STICKER ART慢慢的取替了我们以往对“贴纸”理解为明星不干胶的解析。
受到街头文化全球大流行的影响,
中国也涌现了很多以STICKER ART为作为表达形式的设计人。

 

 

偶遇德国街头文化


2004年五月份需要随公司展览团到德国参加一个行业展。

这样我来到了既陌生又景仰的工业设计大国-德国。

以往对于街头文化只是从图片或者影视作品上面略有所闻。
这次亲身来到真实的城市中感受,对神经的冲击是非一般的。

在街角的每一处角落,你都能看到设计人调皮的玩笑,愤怒者的声音,甚至对社会的控诉。


最有趣的是,在很多载体上的贴纸,例如:路牌,电灯柱,垃圾桶等,政府清洁部门是不会清除掉的

(在市中心有很多明显被风吹雨打了很久的贴纸)。


不知道是大家说的连国外的清洁大叔都很欣赏街头艺术呢,

还是清洁大叔觉得会既然源源不绝的出现新的贴纸,

只要对环境影响不大的,都置之不理。

不过最夸张的就是在一个地铁站里面真的有一张反战题材的graffiti被制作成大型喷画挂在地贴的广告栏里面。

这次亲身的接触德国街头文化,最大的感触就是:

你来到这个城市,
你真的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设计人很有活力,
创作在这个城市里面成长的很茁壮,
随时可能探出一个小芽来和你SAY HELLO.

 


回到自己生息的城市,


想起刚刚在离开的广告公司里时常被压抑创作欲的困境,
惊觉原来自己城市除了办证,办证,办证,办证,就是那些恶俗的下三流PS砌图广告!!!


自己能被其他城市的创作者的STICKER引出共鸣,为何自己不尝试呢?


我们这个城市的创作人还没有死,需要释放!需要大声的喊出来!

商业的设计行为已经把我们的创作神经压迫的麻木了。

作为相对的弱势设计群体,自己是不是应该要做些什么了?

一切的设计只是跟随客户的喜好和品位去制作。

完全没有市场的对话。

这种市场环境里面,被设计原欲驱动的创作者能够做什么?
最后的通道---出街,

通过真正自由作品去维持我们仍在襁褓的创作幼苗。

出街,

你可以莞尔一笑,

你可以斥之以鼻,


但是我们希望能在心里面引起你的少许共鸣。

---------完。

 
2

评论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