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03 | [转载]关于中文夹杂的英文字母
类别(#汉字字型研究相关#) | 评论(2) | 阅读(659) | 发表于 21:26
[转载]
汉字研究所
www.chancezoo.net/index1.htm
关于中文夹杂的英文字母
作者:山西气象站站长 张时钊

我曾在论坛发帖子"中文为什么愈来愈多地夹杂着英文字母?"说:

"20世纪前,中文是纯粹的方块字。后来引进西方科学,写公式要用字母,翻译新概念要注原文。现在夹杂的外文愈来愈多,连普通报纸都有很多字母,常使人看不懂,还没字典可查。或许有人认为,这是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实在是沾污中文、辱没祖先。如果真正没有确切的中文可以表达,倒也罢了,有相应的中文词汇不用,一定要用一般人不认识,可能自己也不十分清楚的字母词,除了卖弄作秀外,就是不想让别人阅读。我也该算懂一点外文的,许多这类文章就是看不懂,常见的VS,PK至今还是不完全理解,可能有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吧。"

我长期抱怨报纸上字母词泛滥,常常看不懂,才写这个帖子。发这个帖子的原意是希望慎用字母词,倒不刻意寻求滥用字母词的原因。要说原因,我想可以列出以下几条:

1、外源性名词一时没有恰当的翻译。如我下面要提到的"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竟找不到简短的中文译名。

2、因为字母缩略词简洁醒目,连本来是中文的,也要用英文名或拼音首字母创用字母字,如"CCTV"。

3、因为中文输入较难,乐于用ASCII字符代替,因而产生大量网络词语。

4、除了以上客观原因外,主要的可能还是主观原因:轻视母语,崇尚洋文,举国学英语,以会字母符号为荣。这已不是那个人的错,它竟成了时尚风气。

说到轻中迷洋的风气,记起我第一次读到鲁迅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时,开始还不相信,以为是别人有意侮蔑或把意思说反了。以后了解到,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都有同样的观点,有的话说得更刻薄。于是我首先想到的原因是:那时西文早已有打字机了,写字已经机械化了,但我们的知识分子还要辛苦地"爬格子",所以深感落后。当然,事情不会这样简单。实际上自从1860年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国人已从高傲自信跌到自鄙崇洋,事事学习西方已成风气。本来中英文各有千秋,但把西方语言学理论用到汉语、汉字上,当然不会完全合适,误认为存在缺陷。郜元宝在《母语的陷落》里列举了许多名人,包括维新派和革命者、语言文字学家和文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共产党和国民党……他们的言行都说明了这些"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母语的基本否定态度",不仅否定汉字,甚至否定汉语。可悲的是,他们都是为了爱国、强国才否定汉字、汉语的。最后举郭沫若的《女神》为例,除了该"诗中夹用可以不用的西洋文字",连典故的运用也以西洋为主。

最近翻看一本《书学史》(祝嘉著1942),前面有推行标准草书的草圣于右任写的序,其中有这么一段:"世界文字,类皆起于象形而进为标音,中国亦然。故六书以象形指事居前,而形声次之。第中国文字至此期后,不复另制标音符号,周秦以降,保持不变,遂成为半义半音之特异字体,而在国家政治文化落后之时,遂有归咎于文字之不尽善者矣!"由此可见,19世纪下叶以来,认为文字要由象形发展到拼音,方块字落后是中国衰弱的原因,竟成了常识和定论。电脑普及前,汉字落后论一统天下,都以为电脑会埋葬方块字的。谁知物极必反,竟出现汉字优越论来对抗,不仅言之有理,且确有实据。同样,曾认为以易经为首的中学,缺乏西学的逻辑推理,造成中国科技落后,但在今天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外国人也看到"天人合一"的中华思维的正确性。实际上,数学家吴文俊还是从我国古代数学出发,才开创机器证明理论的,中国决不是没有演绎思维的基因。总之,我们不应该自轻。

爱祖国首先要爱母语,爱我们的文字。世界历史事实说明,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文字,整个民族也就不复存在了,还哪里有国家?我们的政府有专职部门致力于纯洁中文、推广中文,为什么对普通报刊滥用字母字,造成广大读者阅读困难,竟不采取一些限制呢?请看下面这句话: "APEC的记者招待会后,我约了CCTV的朋友和一群MBA、MPA的研究生,讨论中国加入WTO后IT业前景,以及IT业对GDP的影响。随后,我们去KTV,大唱卡拉OK。"(引自网上文章《当心汉语英语化现象》),只有46个汉字,竟有29个字母,它是纯洁的中文吗?虽然这里的9个字母词都是报纸上很常见的,大概您也不能全部说准它的中文称呼或确切含义吧?!

1992年实施的《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GB3259-92)第一条规定:"国内出版的中文书刊应依照本标准的规定,在封面,或扉页,或封底,或版权页上加注汉语拼音书名、刊名。"第三条进一步规定"拼写原则,以词为拼写单位"。我随手翻了案头的几本近期出版的书籍,一半以上执行了这个规定。但拼音书名自成一体,有些还远离中文书名,所附拼音显然不是为了注音,真的像是外文书名,像是一本翻译过来的书。真不知道立这个标准的用意及它实际所起的作用是什么。难道真的是为了让拼音符号早日过渡为正式文字?现在容忍字母词泛滥,也是为了这个目的?为了与世界接轨,熔合英文?

我不反对在中文中适当的合理的使用英文字母。首先在数学公式中我们已习惯于使用字母来表示各种变量,现在看来还没有可用来置换它们的中文字符。文章中要列一二三,用ABC也比甲乙丙方便。个别长的专有名词,在作了说明后使用字母缩写,也无大碍,反更醒目。但是不常用的缩略语在英文自身中也易发生歧义,一般国人更看不懂了。即使常用的如WTO、CEO等,除非精通英文,也是难以由它记起其全名和含义的。而且"加入WTO"不比"入世"简洁,为什么还要用?"入世"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接触几次多能记得,但有几个人知道WTO三个字母是英文词"世界、贸易、组织"的首字母?

所以,我认为字母词必须慎用,能用中文的应先翻译成中文。翻译最好用意译,在译名没有稳定前,可先用原文注释。统一和规范译名,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应该是经常性的繁重工作,我们过去做了多少?学术文章初次接触的词汇,或可直接用外文,但开头必须用中文注释。至于大众传媒,是不应该字母词连篇的,这必使许多读者看不懂,望而生畏。总之,在正规的文字上过多地使用字母词,是会造成语言文字混乱,失去一部分读者的。

不过在非正式的文字中,或是小范围内的交流,尤其是在口语交谈中,只要对方能听懂,没大意见,中英夹杂,也无所谓。实际上英文程度愈差,愈欢喜卖弄,这也是人之常情,在他来说是为了边学边用呀,不能讥笑。学英文没错,但首先要精通母语和中文。如果能熟练掌握中英两种语言文字,在未来的世界里一定是抢手的人才。但是脑子里要把两种语言分清楚。目前,似乎还没有两种语言完全熔合的例证,混用英文词,恐怕也不能看作是两种语言的熔合过程。五四时代也混用过许多英文词(或其音译),但到今天都已改为妥帖的中文译名了。夹杂的英文词太多,中不中,洋不洋,谁都看不懂。中文中偶而夹杂点外文,犹如我们偶而引用文言文一样,一般是要作一些注释的,如果当时很时兴,大家都懂,那么留给后代人看时,还是要加注释的。

外文里引用中文的比较少,即使引用了也只能用字母拼音来表示。其原因可能是:如果是过去印制的书报,为了几个汉字,要准备全套笨重的中文铅字和懂汉字的检字工人,办不到;如果是现代的电子文件,每次阅读时,计算机里都必须装全汉字大字库,而要所有计算机都装汉字系统,更办不到。直至今天,似乎都没有实现的可能。不过我相信,我的世界文字小字库理念被接受并实现后,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外文中引用中文会多起来,中文也会以汉字的字形呈现。
0

评论Comments